代码 | 名称 | 当前价 | 涨跌幅 | 最高价 | 最低价 | 成交量(万) |
---|
今年下半年,港股医药板块宛如一匹脱缰野马 ,上演了一场波澜壮阔的 “狂欢 ”。新锐医药(06108.HK)涨超900%,北海康成 - B(01228.HK) 、三叶草生物 - B(02197.HK)涨幅突破600%,板块内超七成个股上涨 ,21只股票翻倍 。
但狂欢背后暗藏矛盾,这些 “大牛股” 多数还在亏损。药捷安康-B更是将这种矛盾推向极致,上市三个月,其股价从发行价13.15 港元一度飙至679.5港元 ,市值逼近2700亿港元,随后上演 “过山车” 式惊魂行情。9月23日,该只股票报收165.1港元 ,市值655亿港元 。
股价疯涨与业绩亏损的背离、资金爆炒与瞬间崩盘的反差,让市场充满疑问:创新药为何成资金“热土 ”?港股医药板块的这场“狂欢”,究竟是价值发现的前奏 ,还是投机炒作的闹剧?投资者在其中又该何去何从?
个股神话与板块狂欢
今年以来,港股医药板块迎来了一场罕见的“狂欢”。
据界面新闻统计,7月1日至9月18日 ,不到三个月时间里,港股264家医药上市公司中,201只股票实现上涨 ,69家涨幅超50%,21家涨幅突破100%。与此同时,这些市值暴涨的上市公司,多数业绩成亏损状态。
制图:界面新闻
药捷安康-B(02617.HK)更是以超510%的涨幅成为“明星股” ,却又在巅峰时刻上演“高台跳水 ” 。该股于6月下旬登陆港交所,发行价13.15港元,随后三个月股价一路狂飙 ,最高涨幅超50倍。9月16日股价出现高位“闪崩”,单日跌幅超50%,近2000亿港元市值蒸发。
药捷安康近三个月资金流向 ,图源:choice
药捷安康是一家以临床需求为导向、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,专注于发现及开发肿瘤 、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创新疗法 。该公司上市尚不足三个月,且近五年净利润持续为负。今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 ,公司上半年仍未产生任何营收,税前亏损达1.35亿港元。
除药捷安康外,不少此前长期低迷的医药股也在本轮行情中异军突起 。
以北海康成为例 ,该公司聚焦罕见病新药研发,业绩常年处于亏损状态。2024年营收为0.92亿港元,同比下降17.27%;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为4.78亿港元。
今年年初,其股价一度跌至0.1港元 ,公司整体市值甚至不足1亿港元 。
北海康成于2021年末上市,今年7月之前,该股几乎无人问津 ,交易极为清淡。7月开始有资金关注,7月3日至9日5个交易日内,主力资金分别买入约28.41万港元、76.50万港元、148.62万港元、107.09万港元 、1049.09万港元。进入7月下旬 ,公司交易量和交易频次陡然增加,主力资金买入少则数十万港元,多则数百万港元 。到了9月 ,资金涌入更为猛烈,9月8日主力资金买入量达约 1573.63万港元。股价也一路走高,从7月1日至9月18日 ,北海康成股价从约 0.29港元涨至约2.61港元,市值从约1.23亿港元攀升至近13.05亿港元。
北海康成近1年资金流向,图源:choice
三叶草生物同样呈现类似走势。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 。主要为传染性疾病、癌症、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发新型疫苗和生物治疗候选产品。2024年收入为4149万港元,同比减少2.13% ,年内亏损9.76亿港元,同比扩大550%。
该股于2021年上市,在今年7月以前几乎无资金关注 。自7月11日起 ,主力资金开始活跃,单个交易日买入金额少则二三十万港元,多则一两百万港元。进入9月 ,有6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单日买入金额超过1000万港元。其股价从7月1日的0.29港元/股一路涨至9月18日的2.11港元/股,市值从3.76亿港元涨至27.37亿港元 。
三叶草生物近三个月资金流向,图源:choice
这轮行情中 ,不同投资者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,收益结果也大相径庭。一位通过沪港通 、深港通直接投资创新药的投资者表示,今年收益极高。
也有投资者主要通过ETF基金参与港股创新药的投资 。一位港股投资人士赵天成(化名)对界面新闻表示:“去年年底 ,我判断医药股尤其是创新药板块已经调整充分,之前药品集采等重大利空的影响基本被市场消化,于是开始布局港股创新药ETF。”他向界面新闻透露,其投入约60万元人民币本金 ,截至目前收益率已达110%,盈利约60多万元。不过,这位“翻倍 ”投资者已于上个月底大幅减仓甚至清仓 。
赵天成告诉界面新闻 ,创新药企业数量多,细分领域复杂,“与其押注个股 ,不如通过投资ETF获取行业平均收益,这样更稳健,既能避免选中滞涨或下跌股的风险 ,也不用纠结于复杂的个股研究。”
然而,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,在这轮剧烈波动的行情中 ,并非所有投资者都能幸运获利。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,有投资者追高重仓药捷安康,9月16日的暴跌导致收益大跌30%,账面浮亏几十万。
为何成 “短线资金热土”
有市场人士告诉界面新闻 ,港股创新药之所以能成为短线资金追逐的 “热板 ”,核心在于其自身特性天然具备 “高炒作价值”,这是吸引资金入场的基础 。
其一是行业特性 ,即强故事性与 “二元化” 事件驱动。
香港投资银行人士温天纳向界面新闻分析,与传统行业 “盈利模式清晰、增长率有限、市场预期收敛 ” 不同,创新药企业的命运高度绑定临床进展 、监管批文、海外合作等 “单点事件” ,而这些事件具有极强的 “二元化” 特征 —— 成功与失败的结果差异悬殊。“比如一款新药若获批上市,可能打开百亿级市场;若临床失败,前期研发投入可能血本无归 。 ”
温天纳对界面新闻表示 ,这种 “要么大赚、要么大赔” 的特性,使得资金能轻易放大对企业的想象空间,一旦有利好消息(如临床数据积极 、License-out 合作落地) ,股价便会在短期内剧烈波动,形成极强的 “故事性” 和股价弹性。
上海一家医药公司投资总监也向界面新闻补充, 近年来,港股市场对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包容性持续增强 ,尤其是通过18A章上市的创新药企,频频成为资本市场的“宠儿”。去年下半年至今的创新药行情,核心便是 “事件驱动 ”:“当时‘License-out’(技术授权)需求爆发 ,很多创新药企将管线授权给跨国药企(MNC),授权金额从千万美金到几十亿美金不等,直接带动了板块一波增长 ,这就是典型的‘事件催热行情’ 。”
其二是商业模式,即“时间错配” 下的 “预期主导估值 ”。
创新药企业的商业模式,进一步放大了这种炒作空间。温天纳向界面新闻解释 ,创新药研发周期长、投入大,企业早期几乎没有收入,研发支出却持续高企 ,真正实现盈利往往需要十年以上,但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并非看当下盈利,而是看未来预期价值 。“企业只要能讲清楚未来的市场规模(比如针对某类罕见病,全球患者数量多少、定价空间多大) 、潜在独家药物的定价权 ,就能在短期内获得极高估值。”
温天纳对界面新闻指出,短线资金正是利用了这种 “远景叙事与现实财报的落差”——无需等待药物真正实现销售,只要有足够吸引眼球的 “未来故事 ” ,就能推动股价上涨。
其三,在估值逻辑上,模糊性带来 “炒作弹性” 。
与传统行业依赖市盈率(PE)、市净率(PB)等 “硬指标” 估值不同 ,创新药企业的估值方法更具模糊性。温天纳告诉界面新闻,创新药企业常用现金流折现(DCF)、私募股权投资(PIPE)价格,甚至参照同类海外标的等方式定价 ,“这些方法缺乏统一标准,弹性极大,最终股价很容易由市场情绪主导 ,而非企业实际经营状况,这就给短线炒作留下了巨大空间。 ”
资金博弈:谁在主导这场 “狂欢”
有了“易炒作”的底层逻辑,还需要资金的推波助澜。从资金来源到参与阶段,不同类型资金在这场行情中扮演了不同角色 。
在资金来源方面 ,“定向活水 ”支撑板块热度。
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向界面新闻指出,港股创新药的资金 “活水” 主要来自两方面:一方面,当前香港市场整体流动性虽不充裕 ,但南下资金(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港通 / 深港通流入港股的资金)提供了定向支持,成为板块重要的资金供给方;另一方面,国内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释放流动性 ,部分资金进入股市,而港股创新药板块的高弹性特征,恰好吸引了这部分寻求短期收益的资金。
不同的资金分阶段 “接力” 推高股价 。
券商人士屈放向界面新闻拆解了港股创新药资金的“炒作路径” ,不同阶段由不同类型资金主导:
前期(布局启动期)以机构资金为主,通过对板块的长期研判,提前布局具备炒作潜力的标的 ,为行情“打底 ”。
中期(快速拉升期)游资和南向资金成为主力,利用港股市场特性,快速放大股价涨幅,推动板块进入狂欢状态。
后期(接盘收尾期) ,公募基金(通过沪港通 / 深港通渠道)和跟踪相关指数的ETF基金成为 “被动接盘方” 。
在操作可行性上,小流通盘 + 机制漏洞,让这场炒作更是“如鱼得水”
资金愿意入场、板块适合炒作 ,还需要低操作门槛和高成功率,而港股市场的结构特点与机制漏洞,恰好满足了这一点。
首先 ,“小流通盘 + 股权集中 ”使得少量资金即可控盘。
港股创新药板块的炒作,高度依赖小流通盘特性 。界面新闻梳理发现,今年涨幅超100%的港股医疗股 ,流通市值普遍偏小:7月1日,新锐医药 、佳兆业健康等流通市值不足1亿港元,北海康成1.3亿港元。“这意味着 ,只要调动少量资金,就能轻易拉高股价。” 屈放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。
而这种小流通盘的根源,与港股IPO机制密切相关。梧桐研究院分析员岑智勇向界面新闻指出,港股IPO的公开发售、国际配售机制 ,容易导致股权集中在少数股东手中,“很多公司上市后,实际流通的股份占比极低 ,从一开始就为流动性不足和潜在操纵埋下了伏笔。”
其次,“指数纳入 ”成炒作收割工具。
黄立冲和屈放均向界面新闻表示,市场中存在一套成熟的 “指数炒作路径”:先是提前预判 ,即资金通过研究指数纳入规则,预判某只股票即将被纳入重要指数(或 ETF 成分股);后是推高股价,在纳入前提前买入 ,快速炒高股价;而后是被动接盘,即一旦股票正式纳入指数,跟踪该指数的 ETF 基金必须 “被动按权重配置” ,即使股价已处高位,也不得不买入,从而为前期炒作资金提供 “高位出货 ” 的机会 。
以药捷安康为例,该公司股票近日被调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等多项指数 ,直接导致跟踪这些指数的 ETF 基金进行大量配置型买入,而在此之前,其股价已出现大幅上涨 ,正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体现。“这种模式长期存在,此次引发关注,是因为药捷安康等个股涨幅太大(部分达 50 倍) ,导致ETF净值受损明显,才暴露在舆论视野中。” 黄立冲表示 。
根据界面新闻统计,除药捷安康外 ,佰泽医疗(02609.HK)、MIRXES-B(02629.HK) 、恒瑞医药(01276.HK)、映恩生物-B(09606.HK)、脑动极光-B(06681.HK)这5家医药企业在今年上市后不久就被纳入港股通标的。
制图:界面新闻证券组
黄立冲还向界面新闻揭示了一种更隐蔽 、更极端的操作:上市公司与庄家合谋 “坐庄”。上市公司以 “委托理财 ” 等名义,将自有资金转移给庄家;庄家利用这些资金,针对流通盘极小的个股进行高度控盘 ,将股价拉升至远超基本面的水平 。
由于庄家持仓成本极低(可能仅占市值的 1%-5%),即便后续股价暴跌80%-95%,只要在高位减持部分股份,就能获利丰厚。
上述炒作模式能屡屡得手 ,核心在于港股市场结构与指数纳入规则存在难以规避的缺陷。
“无涨跌幅 + 低流动性”的港股市场结构,放大了股价的波动 。
屈放向界面新闻指出,港股市场的两大特点 ,使其成为 “炒作温床”:一是无涨跌幅限制,股价单日可实现巨大波动(如药捷安康单日暴跌53%),为短线资金快进快出提供了条件;二是流动性弱、流通盘小 ,多数港股创新药企业日常交易量极小,“一把大额买单就能把股价打上天”,极易被资金控盘。相比之下 ,A股的涨跌停板机制反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极端波动。
同时, 指数纳入规则存在“重量化、轻基本面 ”的盲区 。
屈放和岑智勇均向界面新闻表示,当前指数纳入标准存在明显漏洞:过度依赖市值 、流动性等“量化指标” ,却忽视了公司的基本面(如盈利能力、经营稳定性)。“指数公司和ETF管理人在判断是否纳入某只股票时,往往只看流通盘占比、市值规模,却不考虑这家公司是否真的具备持续经营能力,是否存在股价操纵嫌疑。”
岑智勇进一步向界面新闻强调:“对于营业能力和盈利能力都不佳的公司 ,如果过快被纳入指数,不仅会给投资者带来风险,更会让指数成为‘炒作工具’ ,损害整个市场的公平性。 ”
警惕暴涨背后的 “暗礁”
药捷安康的闪崩,近2000亿港元市值蒸发,为这场 “狂欢” 撕开了风险的口子 。事实上 ,板块内潜藏的“暗礁 ”早已显现,多位专家也针对投资者 、市场机制给出了明确建议。
其核心风险是基本面与股价的 “严重背离”。
“很多暴涨的港股创新药公司,其实尚未具备盈利能力和收入 ,当前的股价涨幅与基本面严重背离,蕴藏着巨大风险 。” 岑智勇向界面新闻强调,投资者需高度警惕此类个股。
他进一步指出 ,许多暴涨个股的市场流动性可能不足10%,“庄家可以利用很小的流通盘进行控盘和拉升,而25%到30%的流通盘比例才相对健康,低于这一比例容易出现股权过度集中 ,进而引发操纵风险。 ”
而指数快速纳入机制,更在无形中放大了风险 。岑智勇向界面新闻表示,部分创新药公司上市后很快被纳入指数成分股 ,进而成为港股通标的,导致ETF等被动资金必须刚性买入,“这种操作可能让市场误以为这些个股具备‘合法性’ ,加剧炒作氛围,最终让普通投资者在高位‘接盘’。”
针对当前市场情况,屈放对界面新闻建议 ,普通投资者尤其是资金量不大的群体,应优先选择ETF而非个股,“通过ETF分散风险 ,避免押错宝,同时要警惕无基本面支撑、短期涨幅巨大的个股,尤其是那些‘按理说无人问津却疯狂上涨’的股票,往往是庄股的典型特征。”
对于板块未来走势 ,港股投资者赵天成向界面新闻表示,长期仍看好创新药板块,但短期股价已涨至高位 ,可能面临大幅调整,“需要等待一波调整后,再寻找合适的介入机会 。 ”
在监管与市场机制上 ,需优化指数规则,堵住漏洞。黄立冲向界面新闻建议,应优化指数成分股纳入标准 ,更注重企业基本面、流动性和交易行为的合理性,从源头上减少庄股被纳入的可能性,避免被动资金为操纵行为‘买单’ ,维护市场公平稳定。
(文章来源:界面新闻)
浙江股票配资平台:股票如何杠杆-创业板指午后涨逾2% PCB、创新药、消费电子板块涨幅居前
股票配资技巧:配资炒股平台-利好突袭!港股医药板块全线爆发!A股创新药集体走强
股票正规杠杆平台:配资之家配资论坛-算力板块集体狂欢:英伟达松绑+AI炸场 寒武纪868元封神
浙江配资之家:股票配资查询网-海航控股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飞行培训子公司回归
南昌股票配资公司:正规配资公司-QDII调仓路径曝光 重仓港股者领涨 基金经理看好港股创新药中长期投资机会
股票配资成本:配资杠杆之家-云天励飞冲刺港股 国内推理芯片市占率首次曝光
怎么配资炒股平台网址:线下炒股配资网站-港股创新药ETF今年涨超60% 从估值洼地到交易热土:创新药板块行情还能走多远?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